阳氏
沂水郡:即今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的境域。
陇西郡: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(甲子,公元前279年)置郡,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,治所在狄道(今甘肃临洮)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、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、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,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、临洮县、巩昌县、秦州市一带。
阳都县:汉朝时期县名,隶属于徐州琅琊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沂南县砖埠乡之东的黄疃村一带。
,
阳都堂:以望立堂。
陇西堂:以望立堂。
,
阳休之:阳尼重从孙,字子烈。东魏武定年间,官至黄门朗。北齐天统年间,官拜吏部尚书。北周武帝年间,官拜州刺史。著有《幽州人物志》。
陇西郡: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(甲子,公元前279年)置郡,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,治所在狄道(今甘肃临洮)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、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、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,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、临洮县、巩昌县、秦州市一带。
阳都县:汉朝时期县名,隶属于徐州琅琊郡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沂南县砖埠乡之东的黄疃村一带。
,
历史来源
阳(Yáng )姓源出1.源于姬姓,出自源于东周时期周景王之子姬樊的封地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2.源于鲜卑族,出自代北鲜卑莫胡卢氏部落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3.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太傅阳处父,属于封邑名称为氏。4.源于芈姓,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瑕,属于封邑名称为氏。5.源于复姓,出自古代以阳为字的复姓,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。6.源于契丹族,出自宋朝时期西辽政权纳喇氏部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7.源于蒙古族,出自宋朝时期蒙古乃蛮部太阳汗之后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8.源于改姓,出自南宋时期开国男杨大巽,属于避难改姓为氏。9.源于其他少数民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10.源于姬姓,出自源于西周时期的古阳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11.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晚期鲁国大夫季孙阳虎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得姓始祖
阳樊(姬樊)、季孙阳虎(阳货)、阳处父、令尹子瑕(公子瑕、芈瑕)、耶律·大石、别帖乞·屈出律、杨大巽(阳大巽)。阳姓出自姬姓,在公元前544年后的周景王时,景王姬贵将自己的小儿子樊封在阳邑(今河南省济源东南),世称阳樊。周景王少子的后裔因为躲避内乱来到燕国,并以原来封邑名中的阳字作为家族姓氏,遂成阳姓。阳氏后人多奉阳樊为阳姓的得姓始祖。迁徙分布
堂号
沂水堂:以望立堂。阳都堂:以望立堂。
陇西堂:以望立堂。
,
家族名人
阳 尼:字景文,北魏无终人,少好学,博通群籍,征拜秘书著作郎。尼一生著书数千卷,所造《字释》数十篇,未就而卒。阳休之:阳尼重从孙,字子烈。东魏武定年间,官至黄门朗。北齐天统年间,官拜吏部尚书。北周武帝年间,官拜州刺史。著有《幽州人物志》。
百家姓工具简介:
- 栏目:民俗文化
- 使用次数:266351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5-01-16 09:42:33
- 百家姓工具链接:https://baijiaxing.gongjuwang.com
《百家姓》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出版物,收集了504个姓氏。《百家姓》记录了中国最常见的姓氏,并以四字句的形式编排,便于朗读和记忆。它不仅在汉族中广泛流传,也影响了其他民族的姓氏文化。《百家姓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,常被用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中,帮助他们学习认字和了解家族姓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