牟氏
巨鹿郡:亦称钜鹿郡,秦始皇二十五年(己卯,公元前222年)置郡,治所在巨鹿(今河北平乡),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地大破秦朝军队主力。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白洋淀、文安洼以南,南运河以西,高阳、宁晋任县以东,平乡、威县以北,山东德州、高唐、河北馆陶之间地。汉朝至北魏因袭沿用。汉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。
平阳郡: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: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。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。
荥阳郡:秦朝时期置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。
,
堂号
巨鹿堂:以望立堂。
平阳堂:以望立堂。
荥阳堂:以望立堂。
2、牟姓有不少具有特色的姓族文化。多用联句的形式加以概括,如“父子两博士,祖孙三才人”,“文章政事追先达,冠盖声华羡昔贤”等等,或追述本族历史上的辉煌,或撰诗以明志,颇能激励同姓人的奋进与向上。
,
牟 完:浙江省黄岩人,明代官吏。洪武九年廷试得首选,授吏部主事,擢燕王府纪善,并曾教授明仁宗。有《四礼家仪》。
牟 庭:山东栖霞人,清代考据家、数学家。贡生出身,考据精深。有《诗切》、《投壶算草》、《带纵和数立方算草》。
平阳郡: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: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。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。
荥阳郡:秦朝时期置郡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。
,
历史来源
牟(mù和móu)姓源出1.源于姬姓,出自周朝给火神祝融之后的封地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据史籍《姓氏考略》、《元和姓纂》及《风俗通》记载:“牟子国,祝融之后,后因氏焉。”。2.出自以封地名为氏。据《后汉书·儒林传》所载,牟长其先封牟,牟长以地为氏。3.源于其他少数民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4.源于官位,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岑牟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5.源于地名,出自春秋晚期宾牟贾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6.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根牟国,属于以国名家氏合姓为氏。7.源于东夷族,出自商贾时期鲜牟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8.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杞国牟娄、根牟之地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9.源于芈姓,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弥牟氏家族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10.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司马弥牟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11.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卫灵公之孙子南弥牟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12.源于蒙古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13.源于改姓,出自明朝时期李氏家族,属于因故改姓为氏。该支牟氏,是在明朝初期从湖北麻城的李氏家族一支所改。注意:只有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óu(ㄇㄡ?@)。14.中国有一年轻牟氏。先祖为李黼,生独子李八真(配牟氏),李八真生四子:原诚、原谅、回祖、么祖。为了避祸,除原谅姓李外,其他兄弟三人改姓牟。这支牟姓的人数超过20万人,至今约有700年历史。
得姓始祖
陆终、宾牟贾、曹牟君卿、司马弥牟、子南弥牟、扎剌亦尔·木华黎、牟易金。传说中上古时的火神祝融。祝融为上古时期掌管火的官职,起初为颛顼曾孙重黎所担任。祝融又称火正,因重黎很有功绩,能光融天下,被帝喾命名为祝融。重黎诛伐共工氏时,因没有将共工家族斩尽杀绝,而被帝喾诛杀。后帝喾命其弟吴回继任,复居火正,为祝融。吴回生子陆终,承袭此职。以后祝融由官职又演变为部落名称。其后有建立牟国者,为周时子国,牟国于春秋末灭国,亡国之后,子孙以国为氏称牟姓。由于祝融之职由吴回之后相袭,故后世牟姓大多尊祝融陆终为牟姓得姓始祖。迁徙分布
堂号
巨鹿堂:以望立堂。
平阳堂:以望立堂。
荥阳堂:以望立堂。
宗族特征
1、牟姓多正直之士,牟取私利者少。2、牟姓有不少具有特色的姓族文化。多用联句的形式加以概括,如“父子两博士,祖孙三才人”,“文章政事追先达,冠盖声华羡昔贤”等等,或追述本族历史上的辉煌,或撰诗以明志,颇能激励同姓人的奋进与向上。
,
家族名人
牟 楷:台州黄岩人,元代隐士。以养母之故,拒绝出仕,学者称静正先生。有《九书辩异》、《河洛图书说》。牟 完:浙江省黄岩人,明代官吏。洪武九年廷试得首选,授吏部主事,擢燕王府纪善,并曾教授明仁宗。有《四礼家仪》。
牟 庭:山东栖霞人,清代考据家、数学家。贡生出身,考据精深。有《诗切》、《投壶算草》、《带纵和数立方算草》。
百家姓工具简介:
- 栏目:民俗文化
- 使用次数:266316 次浏览
- 更新时间:2025-01-16 11:37:30
- 百家姓工具链接:https://baijiaxing.gongjuwang.com
《百家姓》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出版物,收集了504个姓氏。《百家姓》记录了中国最常见的姓氏,并以四字句的形式编排,便于朗读和记忆。它不仅在汉族中广泛流传,也影响了其他民族的姓氏文化。《百家姓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,常被用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中,帮助他们学习认字和了解家族姓氏。